《與神對話》 最近看了部電影「與神對話」。電影拍得很好,男主角演技一流,若不是他的演技,故事可能會給人神怪的感覺。 別以為這是一部宗教電影,故事跟基督教其實扯不上關係,硬要把它分類,我會說它是一部勵志片。 《與神對話》是近年風靡全球的暢銷書,作者有甚高的學歷,但愛情及事業皆潦倒不堪。他先後結婚五次,有九個小孩,卻又失業多時,就在最失落的時候,他寫了這本書,說是神借他的手,去解答人類問過了的很多很多的問題。這真是「神來之筆」寫出了驚世之作。書暢銷了,他的生活當然也富裕起來。 電影就是以這位作者的故事而拍成的。作者本身的經歷,的確是很好的題材。我對這部電影有很高的期望,因為我讀過了原著,而且深受感動。 《與神對話》系列的書一共有五本,我統統讀過了。那是2002年的事。某日我在明報讀到劉德華的訪問,他介紹《與神對話》這本書,說人世間很多的問題都可在裡面找到答案。我一時好奇,就跑到商務書局去找,結果我在宗教一欄裡找到了這本書。我一讀不可收拾,遂一口氣,讀了五本。 我覺得這是一本心理勵志書,作者用了不同的角度去看很多事物,例如天災、死亡,甚至性愛、罪惡。他問了神很多問題,諸如「人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真有萬能的神,這世界怎麼還會有這麼多的災難?」「我是誰?」等等你我都可能問過的問題,書中都一一解答了!他說神會透過不同途徑去跟我們聯繫,有人稱他為天父,有人視他為佛祖,甚至穆罕默德。他說萬物是一體的,沒有你就沒有我。他不斷宣揚愛,又說我們的潛意識有無窮的力量,意識夠強,就會有種吸力,會把你想要發生的事情變成事實。他又說我們眼前的結果並非偶然,你我皆有份創造出來的。 這是一本有深度的書。書中所講的哲學,部份與NLP類似,讀落的確能振奮人心,在失落的時候讀,更有撫慰傷口的作用。某些觀點可能會挑戰你固有的信念,但也可能有種喚醒的作用。有基督徒朋友說,他的教會視此書為異端,禁止教徒閱讀。我不覺得這本書有甚麼怪異,那是否神的說話並不重要,這只是一種表達手法,最重要是它的內容,的確給了我不少生命的啟示。 讀完這本書後,我對劉德華這藝人也另眼相看﹗
Posts
- Get link
- X
- Other Apps

精神病 十多年沒有見面的老友來電, 說自己得了精神病, 多年來在醫院進進出出, 今日, 醫生說他痊癒了, 便想起老朋友來,遂掛個電話, 問候一番. 老友不幸的經歷, 撩起我一些感慨.是生活壓力迫人所致?我身邊也越來越多朋友跟我透露他們有這方面的問題, 也許是近年多講了情緒病的關係吧! 有個朋友一直受性向問題所困擾, 家庭給他的壓力令他無所適從, 但又無法與人家傾訴. 他經常執拾家居, 每次致電給他, 他都說正在清潔房間, 縱使是深夜時分.,我最初只以為他有潔僻, 但最近他跟我透露, 每當他回到家中, 總覺得須要做一點工作, 好讓他逃離母親的目光. 久而久之, 正想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協助, 因為他跟本無法控制自己這個行為. 看來絕不是潔僻這麼簡單. 有個同業情緒波動很大, 生意好時, 會很雀躍, 每個人都會知道他有生意. 生意不景之時, 又會借意大吵大鬧. 我觀察了他良久, 我相信他需要輔導. 我們這個行業, 常常都要競賽, 什麼都要看業積, 壓力的確不少, 處理得不好, 容易鬧情諸, 什致變成病態. 能否把壓力處理得宜, 很視乎個人的處世態度. 這一點, 我較傾向一些佛家的想法. 曾幾何時, 我常把廖鳳鳴的文章掛在嘴邊. 她說只要以真我示人, 沒有貪念, 沒有妒忌, 勇氣自會來, 一切恐懼自會消除. 我們覺得壓力大, 因為我們有所求, 我們錯把焦點放了在自身的利益中, 真我便會被蒙蔽, 壓力便會大, 日積月累, 超人也會被拖挎呢! 處世態度, 應是我們的培訓課程的一環. 是故上一代的保險宗師常說, 做保險就是學做人. 這句說話, 蘊藏了很多道理.